欢迎访问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课题研究

课题《构建“学习中心型”课堂的教学研究》研究总报告(二)

更新时间:2018-06-27 14:34:42

(三)研究程序
1、研究设计
本课题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始终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来审视课题中的每一个问题,通过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不断地改进;研究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活动,研究计划、研究活动和教学实践。
具体研究与实践的策略、方法与过程如下:
课题组以“学习中心型课堂”的构建模式为中心,以形成该模式的策略研究为具体研究路径,以“复光”教育理念为引领,建立基于该模式的评价标准,通过课堂实施验证研究,推动该模式的构建。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课题进行阶段性分解研究,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课题组负责人分解与具体化,并在各个阶段以子课题的形式呈现。具体如下:
(1)《烟台三中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仲朝晖+课程研发中心负责 2014年—2015年
2014年,课程研发中心对我校教师与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我校学生教学与学习状况进行调研诊断,课题组以此进行相对应的课堂建构研究,做出《烟台三中“学习中心型”课堂建设的顶层架构草案》。
(2)《“学习中心型”课堂学习案设计的研究》赵燕+各学科组 2015年
2015年,课题组召开课堂学习案设计专题研讨会,要求各学科组在已有学习案的基础上,根据“导学解疑”课堂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学习案;2016年,我校在确定“学习中心型”课堂的基础上二次修订学习案,使之更加符合“学习中心型”课堂中师生的使用需求。
(3)《“学习中心型”课堂的结构流程研究》 姜庆燕、王丽萍+各学科组 2014年—2016年
2014年,课题组初步设定课堂教学过程七环节的流程图,并组织各学科进行课堂教学流程的实践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流程以“教师导学”为起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并不科学,因此,2015年底,课题组在研究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提炼修改,构建了 “学习中心型”课堂的结构流程。
(4)《“学习中心型”课堂教师教育能力评价研究》 周春梅、曲曙光+学术委员会 2014年—2017年
为使“学习中心型”课堂教学模式落地,也为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晾课活动。要求教师自主申报授课内容时间,按照教务处发布的课堂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按照学习中心型课堂模式授课,学校组织学术委员会进行评价。学校九个学科教研组,业务领导具体分工包靠,按照“教师自主申报——学术委员会听课评课——推出人选——二次观课评课——推选出月度教师——总结反思”的“六步骤”教研模式进行,努力构建符合我校实际并具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学校每学期评选优秀的晾课,将在“晾课”过程中评选出的优秀教学视频上传到学校网站上,老师通过网络研讨交流,发表评论,提出改进建议。建立起以学术委员会为主群众评议为辅的专业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教学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每一年,学校就录制特色课200余节,上传优秀教学视频60节。目前,学校已经建成学科学案库习题库、优质课音像资料库、教学设计集锦等多项资源平台。晾课结束,不管是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要进行诊断、反思。学校教务处专人负责整理发布“晾课简报”,让更多的教师学习交流在参与晾课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或自己授课过程和课后的体验反思。为更好地调动教师们撰写教学反思的积极性,我校每学期都组织“优秀反思”评选活动,对获奖入围的教师进行颁奖。
(5)《烟台三中基于网络平台的“学习中心型”课堂实施步骤》 姜涛+信息中心团队 2016年——2017年
2016年,我校 “互联网+”课堂教学平台正式在三个年级投入使用,实现了“互联网+”教学的全覆盖,从而由传统化的课堂过渡到“互联网+”的教学课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学习中心型”课堂的结构流程对数字化课堂有着非常好的推进作用,同时我们根据数字化课堂特点对“学习中心型”课堂的前置学习提出了更科学的修改和完善。
2、研究对象
全日制普通高中(示范高中)的全体学生、课堂。
3、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研究法。
(1)把“复光”理念与“学习中心型”课堂模式的构建紧密结合。
在实践过程中,课题组紧紧围绕学校教育理念,紧密结合课堂模式的构建,做到以理念引领模式,以具体路径落实理念,理念与模式相互协调、促进与完善。
(2)把课题研究与课堂实践紧密结合。
实践是检验理念及模式的最有效途径。学校针对实践过程中的问题积极开展行动研究,用研究验证模式的科学性;分阶段及时总结提炼,使该成果更加科学,兼具理论高度与操作可行性。
(3)采用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比赛、说课大赛、晾课、随机听课、跟踪式听课等多种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案例研究与对比研究,总结经验,共同探讨。
4、技术路线:
前期调研——课题论证——课题纲要——课题计划——实践探索——反思调整——收集资料——总结分析——构建模式——形成报告——推广应用
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 组织研究队伍,明确研究任务
课题申报成功后,及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培训会议。在会议上,请烟台市教科院副院长管锡基做了如何做课题研究的专题报告;阐述了课题《构建学习中心型课堂的教学研究》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成员的分工;对课题的预期目标进行了可行性的分析与讨论;对研究工作的按时保质量的开展提出了要求。同时,参与课题的教师就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想法在会议上进行了深入探讨。
①准备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3月
2014年11—12月,课题组组织理论学习,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理清相关概念。使用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教师访谈等形式,对当前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初步调查,形成“烟台三中学生课堂学习现状的分析报告”,发现问题,确定课题。做出研究设想,撰写开题报告。
2015年1月,参加芝罘区教研室组织的 “开题报告”撰写指导。
2015年2月,在聆听了区、市教研室“课题培训”指导后,对研究设想做了新的思考和调整,根据指导专家对开题报告的指导意见,对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认真学习思考后,对课题名称重新进行了界定和解读。
2015年3月学校邀请烟台市课题专家管锡基院长给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做了“如何做好课题研究”的报告,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的认识更加深化提升。
②实施阶段2015年4月—2016年12月
2015年4月—8月,通过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以课堂教学、听观摩课、优质课,并进行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实践展开课题研究,从问题出发,共同研究如何构建烟台三中“学习中心型”课堂,并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索有效的学习评价方法,共同制定有利于学生的多元评价表格,课题组成员坚持做到每月及时的地反馈与交流研究的进展情况。及时汇总问题,总结经验,调整研究方案,创新研究方法,探索出了一套更加完善的课堂评价机制。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在高一、二年级成立了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习实践研究班。
2015年9月—2015年12月,在前一阶段原始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和相关分析。特别检验学生从传统讲授型课堂到学习中心型课堂转变后的记忆能力、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搜集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等。
2016年1月,全体课题组成员相互交流,介绍经验及评价中出现的问题,并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
2016年1月—2016年12月,继续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同时搭建平台,深化“学习中心型课堂”教学。
整个研究过程中,伴随着教师培、学生学法指导等过程,助推了整个研究过程的顺利开展。
(2)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实际展开研究
在研究前期阶段,查阅大量文献,对国内外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组织一线教师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事实依据。
通过对我校一线教师的调查,大家普遍认为构建“学习中心型”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学生的成长等各方面都有帮助,但在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个人成长记录、小组合作及捆绑评价等,这些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有效性,评价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等方面都存在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管理上实施了三项策略,把教学改革落到了实处:
一是改变课堂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做到问题要让学生提,过程要让学生说,规律要让学生找,实验要让学生做,结论要让学生说。学生已知的不重复讲,学生自学弄懂的不讲,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弄懂得不讲,教师只讲学生不知道、不理解、不清楚的疑点、盲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手。
二是改变教案编写模式。要求教师围绕教材重点设计出三部分内容: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提纲;设计指导学生交流释疑的方式和办法;设计指导学生当堂训练的题目。真正做到备为教用,备为学用,不做无用功。
三是改变学生座位形式。采用好差搭配,交流互动的小组就座形式。每小组6人,以上一次考试成绩为基础,好差搭配,1+1、3对3排座,互帮互学,互相促进。就座形式的改变逼着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小组帮扶释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空还给学生。
(3)进行教师培训,转变观念
开展专家进校园活动,请特级教师高翔、邵淑红、王晶华等到校,与学科教师深度互动,交流提升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组织教师赴上海、北京、昌乐二中、昌乐一中、石家庄等地考察学习,回校组织学习体会交流,将学回来的经验推广延伸。
与开发区高级中学、莱州一中等兄弟学校合作,开展同课异构、观摩研讨、磨课等活动。
2014年,我校与章丘四中、博兴二中、天津海河中学共同组建成卓越高中联盟,由天津教科院陈雨亭博士组织和主持,开展了“互助培养”研究型教师,激发每一位教师追求卓越的勇气,在四校团队的相互启发下,带动教师专业发展,并带动本校本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从三个维度入手,聚焦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三个维度分别是:设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研究学科精神,提升学科思维内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目前,卓越联盟已集中活动8次,通过主题研讨、同课异构、专家讲座、教学设计交流等方式,对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卓越联盟成员的专业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校内成立专题读书学习小组,如由郭宏成校长为组长的《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学习小组,王丽萍老师为组长的《我们如何思维》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定期开展读书、研讨、实践应用等活动。
通过多样丰富的活动,老师们从中理论的高度认识到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在学生,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时刻思考如何让学生学,才可能从本质上提升课堂效率。从方法上得到启示,要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适当的情景让学生融入其中,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参与,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才可能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充满激情,深度思考,从对问题的自主研究中得到答案。
(4) 搭建平台,深化“学习中心型课堂”教学
基于网络平台的“学习中心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需要勇立潮头、一马当先的气魄,也应环环紧扣、步步推进的科学组织,切忌简单的,浮躁的思想。为此课题组合理规划推行流程,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扎实推进。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我校的教师来说是个新生事物,我们经过认真细致的思考,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最终决定将推行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学习阶段:(2016年2月)
第二阶段:组织开展阶段:(2016年3、4月)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2016年5——8月)
第四阶段:全面提高阶段:(2016年9月——11月)
随着新校区校园网的搭建和全面覆盖,利用平板的课改班级由原来的8个班级扩大到了14个。教师们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的行为逐渐由学生课堂学习扩大到了课前、课中、课后等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中。课前,教师通过推送微课或学案,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实现了知识的前置。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备课,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课中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充分的让学生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教师上课推送的课件或习题,查找疑惑点。新的学习方式不仅仅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也让老师和学生充分的利用学习资源,深度思考,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提高。11月份,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各学科样板课的展示,老师们的精彩设计,学生们的精彩表现给全校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烟台三中“学习中心型”课堂模式的构建得到了充分的认同。
烟台三中校本资源网站   |   烟台市桦林公益基金会   |   芝罘区教育体育局   |   烟台市教育局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青年南路复光街1号电话:0535-624293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5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