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课题研究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学科“双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探究》中期报告

更新时间:2018-06-27 14:51:42


王新卿
一、研究原因及目的
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化的现象,学情了解不充分,教师教学“一刀切”,如何实现语文“双个性化教学”(即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在教育学理论上对“个性化教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比较成熟。郭宏成校长提出了“双个性化教学理论”,并发表论文《“双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为教学提供方向指导。但在语文学科领域内探讨“双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并不充分,实际有效的应用也寥寥无几。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指引,而这种核心素养的形成,有赖于“双个性化”教学的实现,这也是语文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互联网+背景下的技术支持,使“双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
二、理论支撑
(一)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应该能感受汉语汉字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能运用语言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创新意识。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应该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能借助语言文字的学习,初步理解、包容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能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双个性化教学理论
双个性化教学指的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教师的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主要体现在学生利用预习课程中的提问功能,实时回答老师设置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反复观看或跳过老师准备的多媒体学习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做过的练习进行回顾,特别是个人的电子笔记的应用等。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则体现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惑,借助平台及时进行一对一的解答,对有共性的问题则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解答;教师还可以根据平台的数据统计,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或做出取舍。
三、教学模式探讨
(一)基本模式
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双个性化教学”模式可以简要概括为“自学——反馈质疑——展示交流——答疑解惑——总结检测”。
1、自学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发布阅读材料或者相关任务,学生通过平板电脑终端自主学习。为了规范学生的自主学习流程,也为了给学生自学以方向引导,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自学软工具。
图1:12学教学终端向学生推送的资料
图2:爱学平台发布的任务
表1:语文阅读软工具
2、反馈质疑
学生上交自学后的学习任务单,反馈自学情况。教师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总结设计,作为新课程的教学重难点。这样教学活动就是切实的围绕学情展开的。
3、展示交流
学生再课上进行成果展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优秀成果作品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学习任务单。
4、答疑解惑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让学生借助已有材料,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能够解决问题。教师的引导设计尤为重要。
5、总结检测
课程结束后,教师在平板上推送检测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二)两种基本课堂结构:
课前:提供给学生学习材料资源,明确学生学习具体要求,反馈内容,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确定课堂要解决的问题。
课堂1:学生展示所学(既是检测自学也是再加工和巩固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教师点拨(重难点)当堂检测。
课后:作业(分层、可选择、鼓励优生挑战)。
课堂2:学生展示多种理解,教师点拨共同存在的问题,师生总结归纳。

烟台三中校本资源网站   |   烟台市桦林公益基金会   |   芝罘区教育体育局   |   烟台市教育局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青年南路复光街1号电话:0535-624293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5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