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校长推荐

目标导引破旧立新 同伴合作高唱凯歌

更新时间:2018-12-21 08:54:22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目标导引下的同伴合作式课堂教学研究”纪实
作者:于金秋

?以“目标导引”为动力源泉,提炼出“五环节”教学流程
就全国教育系统而言,众多参与课改的学校大抵从“改课”切入。大家将目光集中到课堂教育领域,人们的种种努力都在追求注重“教”切实地转向注重“学”。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教”的变革和“学”的突破,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这是有效校本教研所面临的最基本的课题。省锡中实验学校的第三次课改将重心锁定在了“目标导引”和“合作学习”这两个关键词上。
校长韩建芳认为,“目标导引”是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源泉。这里的“目标导引”包含了“目标叙写—目标导引—合作学习—多元评价—量化观察”五个环节,以“目标叙写”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以“目标导引”提高教学流程的有效性,以“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多元评价”“量化观察”从内、外两方面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韩建芳校长向笔者展示了第三次课改前后,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份教案,这两份教案中教学目标的叙写截然不同。只见老教案中是这样写的:1.弄懂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们的解的意义;2.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体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优越性,感受教学的乐趣。
新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则是这样写的:1.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类比,学生能够说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含义。2.学生能够用代入的方法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学生能够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找出问题的解。
“你能看出这两份教案中的不同吗?”韩校长微笑着问我。“第一组教案中的动词是弄懂、体验和感受,第二组的动词是说出、判断、列出和找出,第一组是从老师的角度写的,第二组是从学生的角度写的。”我回答道。韩校长兴奋地补充道:“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让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目中有人,让一切教学活动都基于促进学生学习而展开,让课堂教学的实现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依据。”
在有了清晰而准确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之后,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流程(目标导引)。通过实践,省锡中实验学校目前的课堂已经出现了非常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流程,提炼出来便是这样的五个环节:目标导引—自主探究—同伴合作—展示提升—归理评价。
在这五个环节中,目标是主线,始终或明或暗地贯穿于课堂中的各个环节。目标导引旨在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传统教学中的优秀做法都可以应用在此处,比如开门见山宣读目标,设置情境导人课题等;自主探究、同伴合作和展示提升是主体环节,自主探究是同伴合作的前提,展示提升是同伴间互教、互研与互评的自然延伸;归理评价是师生对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方法、思想和精神的盘点,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当堂检测,也可以是同伴组内的研讨以及学生的口头总结,从一定角度看,学生在归理评价环节的表现可以视为教学目标当堂达成程度的度量手段。
以“同伴合作”为承载方式,探索出“五问法”合作学习设计
走进省锡中学实验学校的课堂,笔者看到,学生们四人一组围坐在一起,看到陌生人到来也并没有好奇,而是依然专心地讨论问题。韩建芳校长告诉笔者,我们目前的这种课堂形式是常态化的,不是表演式的,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或公开活动才这样,之所以设计成四人一组,是为了实现“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共融共进。
据调查显示,至少有20%的知识学生是可以自己学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给学生在课堂上搭建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能够在学校的学习中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二时从外市转学来到省锡中实验学校的周美汐同学这样表达对“同伴合作”的理解:在原来学校的时候,有很多问题我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老师就开始细致地讲解了。在省锡中实验学校,通过小组展示,我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讲解一些我能解决的问题时,我要像老师一样讲课,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问题有了不同角度的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在一定的课内和课外机制的保证下,在小组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形势下,在小组内部小团队的荣誉驱使下,以课堂上学生多元的学习方式为实现路径,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成功瞬间的机会。更关键的是小组合作改变了惯用的教而获知为学而获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源动力。
分管教学工作的汪定用副校长告诉笔者,合作学习,当发生在课堂的时候,不仅是教学的问题,更是管理的问题。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有适合的内容,然后进行科学的设计。这种设计是对课堂中有效行为与无效行为的“选择”,也是对教学行为进行组合与优化的“提升”,而“选择”与“提升”的本质就是“在自问自答中决策”。
在长期的实践中,学校提出了教师自问自答五个问题以完成合作学习设计的“五问法”:一问目标的设定,合作学习能实现本课时的哪些学习目标?开展合作的效益是否大于不开展合作?二问评价的设定,怎样的评价才能与具体的学习目标相匹配?如何促进学生的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三问任务的设置,将合作学习的任务转化为哪些具体的问题?如何呈现这些问题?四问方式的优化,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结构能够支撑起合作学习的有效发生?各个流程开展的要以是什么?五问时机的预判,如何界定合作活动应该由此环节步入下一环节?教师应该何时介入合作活动?
“五问”的合作学习设计始终围绕目标,并先于活动设计评价,其中的“任务的设置”“方式的优化”“时机的预判”可视为从内容设计到教师行为的最大化实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设计。每问下面又分化出两个具体问题,对这些具体问题的回答就是进行合作设计的过程,可以视为合作设计具体的设计策略。
以“学案优化”为支撑载体,打磨出“五步骤”课例研究
学案是教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而设计的“认知地图”,是教师的化身,是人性化的课程资源。省锡中实验学校学案设计的价值主要指向两个维度,一是学生,通过学案这个载体,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和高效地学习;二是教师,通过编制和利用学案这个工作平台,引导教师形成具有合作和研究特质的工作方式,提高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能力在内的教师专业水平,从而促进教师良好专业习惯的养成。
学案优化是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和高效地学习而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的教学设计,关注课前、课中、课后的效率。基于此,省锡中学实验学校的“学案优化”有如下四个特点:
一是对教学实施全过程设计。把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当作一个整体来设计,并且将这种设计物化为一定的书面文稿,以作为师生开展全过程教学的平台。在这样的框架下对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教学发展阶段进行教学目的和功能上的定位——哪些教学内容可以在课前完成,哪些必须在课上进行,哪些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等,从而提高教学全程的计划性和目标上的清晰度。
二是自学为先,自主构建。将自学作为教学的起点,做出细致的计划安排,力图通过这样的自学让学生自行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又暴露出学生认知中的困惑,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连接,提高教学中的针对性和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通过站在课前准备、起点能力考查和让学生自主探索的角度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并要与课堂、课后进行有机链接,真正发挥课前学习在整个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功能。
三是适合师生共用。物化了的学案比之于教材、教学辅导用书,是一个最佳的教学材料,其中既有教学的内容或情景,又有教学进展的方式或方法,同时还为师生记载个性化的教学智慧和积累教学体验留有空间。
四是在集体智慧中实现最优化。优化的学案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主备教师备课——集体研讨——主备教师修改——审核、审批。其中在强调主备教师备课质量的同时,还尤为关注集体研讨这个环节。学校把集体研讨作为学案过程质量的重要指标来抓,防止将轮流主备演化为简单意义上的分工备课。
一般而言,学案的设计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课后延伸”和“回顾反思”四个板块。在具体做法上分为五个步骤:
一、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目标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的目标应该与之相对应。
二、教师首先研究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预设。
三、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把握、学生认知的实际以及自己的预设将学案分成几大块,以利于学生知识框架的建构。
四、课本知识问题化,包括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和让学生思考什么问题、从哪些方面思考。
五、学案中自主探究环节的设计。包括1.相关知识储备;2.从意义建构角度考虑的起点能力监测;3.对基础性、常识性知识实现自主学习直至学会;4.对探究性问题的尝试探究;5.发现并提出问题。
以“培训机制”为保障措施,创新出“五层级”培训制度
2014年12月17日下午,省锡中实验学校召集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组全体教师开展了一次课例研讨活动。此次研讨共分两个部分。先由三位老师进行课例展示,再分三个会场进行了评课研讨,并由两位年轻教师作汇报交流。
研讨现场,语文组刘胜男老师率先执教了《〈呼兰河传〉节选》一课,课上师生互动,气氛融洽,刘老师亲切的教态、自然流畅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学功底,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评课中,熊艳老师代表社会学科组充分肯定了该课目标的方法性达成策略,对课堂上呈现的合作学习提出了疑惑。语文学科组代表包敏韵老师和巍巍老师先后评课。包老师结合课例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和合作学习三个角度进行了评课……
像这样的研讨活动每学期都有两次。省锡中学实验学校的领导班子深刻地认识到培训工作是积极推进和落实“目标导引下的同伴合作式学习”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通过培训可以使各级部门明确职责,对学生的指导到位。
为了将培训工作做出实效,进一步健全培训措施,学校通过探索逐步创新出了“五层级”培训制度。具体包括如下内容:第一层级:每周一次的行政会议,校长室分管领导对各个年级课改情况的汇报进行点评,协调部门之间的安排,统一思路;第二层级:每周一次的年级组班主任、备课组长会议,班主任代表汇报班级合作学习和学习同伴互助学习的开展情况,榜样带动,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层级:每两周一次的班级科任老师的联席会议,班主任沟通小组在合作学习中开展的情况,统一评价方案;第四层级:每两周一次的班级常务组长会议,介绍小组在合作学习中开展情况,分享小组建设中的成功做法;第五层级:每两周一次的学生学科小组长会议,由学生的学科组长将科任老师关于本学科的学习情况、小组合作的情况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传递给每一个成员。
“培训制度的建立对课改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因为在课改之初,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持支持态度的”。韩建芳校长意味深长地说道。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些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阳奉阴违,他们觉得自己的方法也很成熟,最后的教学成绩也不差。经过开展一段时间的培训和课改时间之后,越来越多的教师感受到课改带来的学生学习的变化,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向课改靠拢。
“刚来学校的时候,对小组合作并不了解,我就不断去听课。听组内其他老师的课,去观察和学习他们是怎么做的。后来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发现用小组合作来教学,学生们就感到很轻松,组内同学、老师都在督促他们去做。课堂氛围非常轻松。”踏入讲台刚满一年的“课改明星”诸云蕾老师如此说道。
以“管理评价”为衡量尺度,开创出“五维度”评价机制
在省锡中学实验学校教室内外的墙壁上开辟出了一片片小组文化的展示区,在展示区内有小组名片、小组评比中获得的奖状、小组成员目标书、小组公约、各种小组活动照、优秀作业、优秀美术作品等,特色鲜明、百花齐放,让笔者大开眼界。
然而让我更为感兴趣的还不止这些,在一个教室内的墙壁上,笔者还看到了一张“省锡中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8班‘同伴合作’周(月)积分展示表”,横栏是组别,竖栏是周别,密密麻麻,全是数字。据课题组主任孙学东介绍,学校根据年级组或班级制定了小组评价方案,每天由专人记录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每天汇总,每周记录在小组积分榜上,每月都会汇总评比一次。
在平常的校园学习和生活中,学校始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不轻易打破小组格局。在教室座位的布局上固定小组座位,上课或者开展各种活动时保证小组的完整性,以方便小组开展活动和管理小组。比如在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小组就是一个活动单位,组长负责召集和管理组员,确保活动的有序和安全。
在每学期,学校都会开展优秀小组的评选活动。每个小组先根据平时的小组积分情况,在班级内推选出一个优秀同伴小组,再推荐到学校参加评选。学校在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对评选出的优秀同伴小组进行表彰。通过这样的评选活动,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提高小组合作的热情和参与度。
学校逐渐形成了从集体到个人,从教师到学生的“五维度”评价体系,具体包括学生层面的“合作之星”“优秀同伴小组”“课改先进班集体”和教师层面的“课改之课堂教学明星”“课改先进备课组”。
成功的小组自主管理可以促使学生在个体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探索前提下,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探讨、研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改变了班级内部的人文气氛,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素养水平,促进班级形成了良好的风貌。
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富有鼓励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全面性的小组评价规则,不断优化评价过程,使整个评价机制呈现班级化、学科化和动态性,采取定性或定量的方式对小组做出合理的综合性评价,最终体现合作的本原价值,实现成全人的教育。
盘点承前启后的课改3.0时代
2015年5月14日,对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的青年语文教师刘胜男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天,充满自信的她与来自江苏省内三所知名学校的教师一起,以《山中访友》为教学内容进行了一次同课异构。她引领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鉴赏文章诗意的语言,感知文中访友的深刻内涵。在满含学科本质而又深具结构特征的课堂设计中,学生们以文人和孩童两者兼具的情怀与山中朋友进行了亲密的互动。在刘胜男的课堂上,省锡中实验学校开展四年之久的“目标导引下的同伴合作式小组学习”得到了充分的呈现。
这一天,由江苏省教育学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江苏省联盟校之初中联盟“课改名校经典课堂”教研展示活动在省锡中实验学校隆重举行。来自全省46所学校的300多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省锡中实验学校的数学老师孙学东、思品老师高微与刘胜男一样激动,他们代表学校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再次展示了学校课改的精髓,受到了与会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2015年12月18日,在省锡中实验学校的里程碑上,同样有着纪念意义。该校对办学以来三次课改经验整合的课题“促进学生学习行为改进的课改操作系统”获立“2015年无锡市10项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而无锡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设立的初衷,则正是为了以项目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
自1998年创校以来,省锡中实验学校始终践行着“成全学生,成就教师,成名学校”的理念。十几年来,学校大致经历了三期课堂教学改革:“主动参与型”的改革,“学案及其优化”的改革以及2012年始的以“目标导引下的同伴合作式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的第三期课改。在梳理前两期课改经验的基础上,第三期课改在实践探寻中逐渐形成了“四阶段课改”的顶层设计,“五维度评价”“五层级培训”的课改动力系统,“五问法设计”“五环节流程”“五步骤课例研究报告”的课改核心内容。
迈步继往开来的课改4.0时代
2016年5月20日,江苏省教育部门公布了江苏省2016年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名单,省锡中实验学校的“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研究”项目荣列其中。韩建芳校长语重心长地说,“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研究是对前期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是前期课改中普遍出现了过多的浅层学习,必须由深度学习来加以改进,以此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8月11日,以省锡中实验学校为龙头的无锡、淮安两地八校的深度学习项目研究共同体成立,这标志着“指向深度学习教学变革研究”的正式启动。
省锡中实验学校已全面进入课改4.0时代!


同伴成长点燃生命智慧 新加坡校长代表团来访并进入课堂观摩

“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研究”项目共同体成立仪式
烟台三中校本资源网站   |   烟台市桦林公益基金会   |   芝罘区教育体育局   |   烟台市教育局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青年南路复光街1号电话:0535-624293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5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