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校长推荐

建构新时代校长专业认同

更新时间:2021-04-12 16:41:57

  陈学军

  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形成明确合理的专业认同,又是确保校长队伍素质与专业化程度的关键。新时代,校长能否建构与发展专业认同,就变得尤为重要。

  定位:校长专业认同是关键之关键

  今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各地要把培养好、选配好校长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和激发办学活力的关键因素”,明确了“校长是关键”的定位。

  校长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专业认同则是校长专业化的关键。专业认同与社会认同、个人认同相对,是个体用以理解与承担其工作角色的认同。校长角色可以被设计,专业认同却无法被设计。没有专业认同的支撑,校长专业化会很容易失去方向感、归属感与动力。

  新时代,饱含价值与情感因素的专业认同显得更加重要。首先,专业认同影响着校长承担领导角色的动机程度。新时代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及压力,凸显了能力背后的意愿、热情与驱动力等因素的重要性,只有校长认同并内化自身角色,才能形成强烈的领导动机。其次,专业认同为校长的创新领导提供信心与胆略。处在充满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的时代,校长不能也无法依赖过去的领导定式,而创新又总是意味着未知、风险与责任。明确坚定的专业认同,会鼓舞和推动校长勇敢、执着、冷静地选择走创新领导之路。再其次,专业认同也涉及校长领导境界的提升。低层次的领导专注于“做”,更高境界的领导擅于“思考”,最高的境界则视领导为融入自身生命体验与成长际遇的“存在方式”。有着深深专业认同的校长,更可能在存在层次上理解领导实践的性质、方式与价值。最后,新时代亦提出了重塑校长专业认同的要求。新时代教育领导的性质与情境已发生重要变化,对于校长专业认同的理解也需要更新。

  可以说,当前校长队伍专业水平提升的挑战,很大程度上不在于专业能力,而在于专业认同。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不愿做校长”的情绪广泛蔓延。许多具有学校领导与管理潜质的教师无意追求校长岗位,也有很多领导能力强、办学成效好的在任校长心有退意、敬业不乐业。其二,“还在做教师”的情况大有人在。不少名优教师出身的校长,认为领导工作是外在的、暂时性的、缺乏发展意义的,学科教学才是自己的、永久性的、能够体现成长价值的。其三,“只是做行政”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人只是占据了校长“职位”,将领导理解为一般性的事务,做一些上面交代、下面要求或别处学来的工作,却不能以专业眼光看待领导工作的要求、方法与责任。

  内涵:校长专业认同的三个维度

  新时代校长专业认同包括哪些内容?结合政策要求及相关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看,它应包括教育认同、领导认同和学校认同三个维度。

  教育认同,指校长认可什么样的教育。它反映着校长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程度与理解深度。具体而言,新时代的校长要爱教育、懂教育,确立“面向未来、立足中国、回归学生”的教育理解。“面向未来”强调因应科技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反思工业化学校教育模式的问题,聚焦世界与学生的未来,重构学校教育的目的与方式。“立足中国”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按照中国的特点和实际治校办学,坚持融通中外,着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回归学生”强调适应并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系统的形成,积极推动学习方式变革,始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幸福生活置于中心。

  领导认同,指校长认同领导者的身份。这涉及三个层面:首先是要做一名领导者。校长具有多重身份,既是校长,也兼有教师、家长或行业专家等身份。这些身份的认同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既可以相互支撑,也可能彼此冲突。校长需要在不同身份的意义竞争中,突出领导者认同的第一性。其次是做一名专业的领导者。“专业认同”概念中的“专业”既是一个名词,指校长领导这一工作领域;也是一个形容词,强调以专业的要求理解与承担领导角色。校长要做领导工作上的专业人员,要学习、思考、研究学校领导问题,避免完全凭经验办学,更不可简单以行政方式治校。最后是做一名专业的变革领导者,在变革中航行与引领应成为校长领导的常态。校长既要理性、科学、客观地分析现实,更要能够关注情感、捕捉人心、变化感受,真切地实现变革。

  学校认同,指校长对于所任职学校的情感和责任。抽象的校长专业认同是不存在的,它总是与具体学校相关联,学校与校长交互影响。校长专业认同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更是共同建构的过程。它依赖并强调校长的能动性,也受组织情境的影响。每一名校长的专业认同,都是基于其所任职学校的领导实践形成的。对所任职学校缺乏情感和责任的校长,也难以说形成了良好的专业认同。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对于校长角色的意识与理解,都深深植根于他们所创办或任职学校的实践,饱含了对学校的情感与期待。在任期制度和流动政策普遍化以及人才流动性增强的当下,学校认同对于校长专业认同的影响变得更加突出。

  路径:建构校长专业认同的四个支点

  校长专业认同的建构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其一是校长专业认同本身的模糊性。相比于性别、民族、国家、文化等其他认同,校长专业认同的模糊程度更高。不同人对“是否值得追求校长职位”“做什么样的校长”“怎样做校长”等问题,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没有相对统一的理想认同,校长专业认同便失去了参照和归属。其二是校长专业认同的竞争性。一方面,专业认同只是校长身份认同中的一种,新时代的不确定性,让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与工作、健康与成就、平稳与进取之间的平衡,使得专业认同不断面对其他身份认同的竞争。另一方面,在复杂、流动的教育和学校情境中,专业认同本身也是持续变化的,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临时性”,处于“建构—修正—维持—强化—重构”的协商过程中。其三是校长专业认同的制度约束。最为直接的便是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类行政化的身份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校长的行政认同,妨碍了校长的专业认同。其他更广意义上限制校长办学精力、空间与能力的学校管理制度,也时常挫败校长作为专业领导者的自我认同。

  在此分析下,可以明确建构与发展校长专业认同的四个支点:一是完善校长专业标准。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突出“能力为重”的理念基础上,强化校长专业认同的重要性,明确校长专业认同的内涵与要求。二是营造有利的制度环境。《意见》中已经作出相应部署,如“加快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制定校长职级制实施办法”“明晰政府、学校权责边界,处理好政府办学主体责任和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完善校长考核管理与激励机制”等。此外,还可以探索实施校长资格制度。三是优化校长培养培训工作。要从培养培训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上,强化校长作为“专业学校领导者”的身份定位与角色要求;也要将“校长专业认同”本身作为培养培训的基本主题,并加强叙事法、案例法、对话法等有助于了解与形成校长专业认同之方法的运用。四是强化校长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通过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明确校长专业认同的意涵,促进反思校长领导角色的担当,增进校长专业认同的信心。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

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青年南路复光街1号电话:0535-624293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5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