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校长推荐

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历史观教育

更新时间:2019-12-20 16:45:11

  【2019年5月23日中国教育报第6版理论周刊●教育科学】

  朱红陆士桢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继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历史观教育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奠基意义

  作为历史事件的五四运动,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转型的重要时间节点和思想轴心,它对中国整个近现代史,对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五四运动,是青年学生了解过去、把握当下和开拓未来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种认知能够影响青年学生对中国的时代定位和历史方位感的认知,牵引青年学生对新时代中国发展方向和未来向度的预测及把握。所以,历史观教育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奠基意义。

  所谓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它涉及哲学,因为历史观反映的是历史事实的存在和人们社会意识的关系;它涉及社会学,因为历史观主要是研究社会和人;它是人的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世界观为基础,又受世界观的制约。历史观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在社会与人这一基本问题上的关键认知,是一个人的社会态度特别是政治态度的基础。

  当前青年学生的历史观教育面临挑战

  纵观反思当前青年学生的历史观教育,我们会发现,在我国整个立德树人的教育结构中,特别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历史观教育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同时也面临着突出的挑战。

  首先,从宏观背景和外部环境来看,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尤其是国际上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的影响,特别是多元文化思潮裹挟下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歪曲,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知与评价,削弱我国历史观教育的实效性。加之在学术外衣包裹下的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借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便车在全世界进行渗透,这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霸权与政治较量,是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其对外扩张所做的包装。个别人借着“公知”的包装,推波助澜,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最容易受影响的正是青年学生,他们很容易落入西方国家的陷阱而不自知。同时,西方大国在经济和科技方面拥有比较优势,也使其拥有更为强势的文化话语权,这对于青年学生思想价值,包括历史自信的树立形成了强烈冲击。

  其次,学校教育是我国历史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和重要途径,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教育中存在诸如教学方式以填鸭式灌输为主,有的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历史教科书较为枯燥、材料支撑不足,实践环节相对匮乏等问题。在我们的一次历史观教育调查中,青年学生用“刻板、缺乏活力”“太理论化、枯燥”“材料太少,历史脉络的整体把控和细节不足”“乏味灌输式的历史教育、空洞的语言,难以让青年真正接受”等词语,来描述历史观教育,需要我们切实予以重视。

  再其次,社会性的历史观教育严重匮乏。以对个体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影响的家庭教育为例,历史观教育匮乏,而且具有自发的、无意识和零散不成体系的特征。一般表现为听爷爷奶奶等长辈忆苦思甜式地讲述他们在革命战争时的经历,受到父母观看历史剧和抗战剧的影响,而对一些历史事件产生兴趣,进而也养成观看这些历史剧、抗战剧的习惯等。一位受访的学生在分享家庭中长辈们无意识的历史观教育经历时说道,“我爷爷奶奶他们经历过抗日战争,他们会讲一些附近村庄的遭遇,当时日本人和咱们国家打仗的一些事情,还有当时村民的反应”“家庭教育中,没有直接的历史观教育内容”。可见,社会性的历史观教育总体上处于无系统、零散化,似有似无的状态。

  五四百年之际怎样对青年学生全面加强历史观教育

  五四运动100年之际,对青年学生全面加强历史观教育理应成为重要话题。

  第一,要进一步明确历史观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我们要以此为根本方向和目标,通过五四运动这样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邓稼先等新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榜样人物,培育青年一代建立科学进步的唯物史观,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用其来凝聚社会价值共识。

  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培育青年增强辨别各种思潮的眼力,引导青年学生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等的影响;要提醒青年警惕多元文化的冲击,警惕错误方向,着重树立文化自信和自觉,在跨过站起来、富起来的门槛并站到强起来的起跑线上的新的历史节点上,把握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从根本上激励青年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出更好的成绩。

  第二,要改进优化教育途径,创新历史观教育模式。历史是由丰富多彩的事件和鲜活的历史人物构成的,历史观教育特别要注重史论结合,对历史结论要有严谨的论证过程和大量的材料支撑,要把历史讲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特别要注意丰富历史观教育的教学方式,如要综合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大学生历史观形成的作用;要运用自媒体等手段,通过和学生分享相关历史图片、电影、纪录片等活跃课堂氛围等。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行合一,增加实践环节,提升青年学生在历史观教育中的参与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如通过参观博物馆、遗址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到历史情境中去,切实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一位研究生谈到自己如何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来学习理解五四精神、实现社会责任的体会时说,“我这两年一直在联系高中母校以及县城的其他高中,去给高中生作励志宣讲,与他们交流自己的求学和成长经历。这实际上也是结合自身发展的深刻反思和自省,这一过程使自己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第三,要切实加强社会性的历史观教育,形成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如在家庭教育领域,要加强家庭教育中历史教育的普及力度,启发家长在进行自发的、无意识的历史教育的基础上,注重自觉的历史教育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专业人员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优化类似口述史的传递方式,传递历史故事以及价值观念,从而实现历史事件的代际传递;辅导家长加强自身的历史知识储备,不断增强科学系统讲述历史故事、传递历史知识的能力,帮助孩子串联起在校内外历史教材中学到的历史知识和事件,形成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补充。

  第四,要科学运用互联网教育手段,牢牢掌握历史观教育主动权。信息化时代,网络途径对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包括对青年历史观的影响较大。其中,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和评价是历史观的重要表现,网络会直接影响青年对五四运动的认识,进而影响历史观的整体建构。从青年政治社会化角度看,网络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历史知识、提供素材、提供档案,其具有的便捷性、交互性、信息的传递性,有利于信息的及时获得。但网络信息多元、海量,为历史虚无主义者提供了便利,他们利用公众的好奇心与网络传播的低门槛和便捷性,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传播错误的历史观、价值观,甚至扭曲历史、亵渎历史英雄人物,容易导致青年出现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既体现在信息输入方面,也体现在信息输出方面,青年在网络中互动,往往会接触到各种观点和认知。如通过翻墙等手段获取海外信息,看海外的一些新闻,西方舆论会把我们的一些社会问题放大,对青年的思想造成冲击。网络游戏中丑化历史人物的设置也不利于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历史人物。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几次提到“互联网”一词,可见互联网在新时代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正确并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历史观教育,必须加强网络管理和互联网治理,遏制网络上虚假历史观的宣传;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的准入机制,并对不正确的历史材料和价值观念进行整改和纠正;要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和“绿色”的网络生态,牢牢掌握历史观教育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对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自身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希望和方向。他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认识历史,从历史发展中吸取营养,是青年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青年,历史观教育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

  (朱红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研究生;陆士桢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教授)

烟台三中校本资源网站   |   烟台市桦林公益基金会   |   芝罘区教育体育局   |   烟台市教育局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青年南路复光街1号电话:0535-624293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5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