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校长推荐

高水平因材施教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命题

更新时间:2021-11-26 09:30:40

  编者按:教育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重大问题作出回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说得好:“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双减”的本质就是要回归教育规律。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指出,做好教育工作,既要当好政治家,善于从政治上看教育,善于从民生上抓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也要当好教育家,深入研究和遵循教育规律,成为示范者、引领者、创新者。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研究和遵循教育规律笔谈”,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重要教育规律进行阐释和解读,助力教育“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文丨成尚荣

  [摘要]因材施教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原则、教育思想,是对世界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具有世界意义。高水平因材施教的实质是更高水平的育人质量。立足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班级授课制的现实,要从有教无类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视域,提升高水平因材施教的价值立意,解决道德合理性和实践可行性问题。要从整体上构建高水平实施的行动框架,在核心主题、研制个别化学习方案、制度创新与儿童研究上着力,用专业的方式实施因材施教,探求规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因材施教;高水平实施;行动框架;育人质量[作者简介]成尚荣,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江苏南京210013)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时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再次强调,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因材施教让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落到实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命题,是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重要保障,必将进一步为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新贡献。

  一、因材施教是最具中国特色又极具世界意义的教育原则,新时代要高水平实施,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因材施教具有持久的强大生命力,是“永远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发端于孔子,孔子将其贯穿自己的一生。后来朱熹将其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最后,程灏、程颐将其进一步凝练为“因材施教”。从发端至现在,绵延不断、日久弥新,已有几千年的历程。

  但是,当因材施教遇上班级授课制后,许多教育工作者产生了理论上的困惑与实践上的误区: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因材施教似乎难以实行、难以深化。其深处隐藏的问题是:对因材施教的深邃理论内涵缺乏深刻的认知和准确的把握,也缺失与时俱进的深人研究,同时还表现出缺少应有的文化自信和必要的操作策略与方法。

  为此,我以为需要深人讨论,加以厘清,以提升我们高水平因材施教的自觉性。

  一是因材施教持久生命力深刻的文化背景与深远的世界意义。因材施教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闪耀奇异光彩的瑰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原则。从文化背景看,因材施教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自然生长起来的,是中华民族智慧在教育上的高度凝练与生动表达,这是它持久旺盛生命力的文化源泉。如果视野再放远、放大一些,不难发现,因材施教思想产生的时代与人类文明发展完全契合,与人类先进文化紧密相连、产生共鸣,并在文化互动中发展、拓展。进人21世纪,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潜力、尽可能地发掘并调动个体潜能,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200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协助其成员国制定教育政策等目的而准备的文件中提道:“要保证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种族等个人和社会因素不妨碍人达到其能力所允许的教育高度。”教育的高度,当是个人能力允许的高度。因材施教思想边界的拓展影响着世界教育的改革发展,它是中国对世界教育思想、理论发展的一大贡献。从悠远的过去到现在,其生命力的强大显而易见,其世界意义也不言而明,而高质量发展时代继续“延展”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人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

  二是因材施教的道德合理性。教育首先是道德事业,这是学界共识,也是教育实践的共同诉求。从因材施教的内涵看,道德性内蕴其中。儒家认为,因材施教最终指向学以成人。“成人”意味着通过不断学习,明道成德。而有效的学习,一定是因材而异的:让人创造符合自己个性的健全人格,让每个人都得到最优发展。王守仁曾明确提出“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学生之间“质有不齐”“量有不齐”。值得注意的是,“材”既可理解为同一个体,又可理解为不同个体,无论哪种个体,都是对学生的尊重,是对不同“材”一视同仁的重视和信任。尊重是人性的起点、道德的起点,因材施教正是从道德起点开始的教育。

  三是班级授课制下因材施教的可行性。教育原则具有普遍的规定性,不受教育条件的限制,这一普遍规定性决定着其可行性。所谓可行,首先意味着对教育原则的可信(值得相信)。作为教育原则的因材施教正是这样。从起始看,因材施教是孔子在人数有限的弟子中实施的,现代社会采取班级授课制,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实施起来难度较大,这是事实,但绝不意味着不可行。人数增加,实施的策略、方法、手段可作出必要调整,但是作为原则应一以贯之。原则是思想、理念的具体化,原则一以贯之,意味着思想、理念的从一而终,用柏拉图关于理念阐释的话来说:永恒的美丽。如果能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探索出因材施教的规律、特点和相应的策略方法,当能有效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新时代高水平因材施教,在价值立意和目标要求上应有新的提升,内涵也应有新的发展

  发展性是因材施教生命持续旺盛的重要原因。高水平因材施教一定要追随社会进步的步伐,在历史与时代的重叠之中,丰富内涵,提升价值立意,开拓视野,对目标要求作出新的设定。

  1.因材施教价值认知的新视野

  有教无类视域下的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孔子始终坚守一个理念和原则:有教无类。有教无类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不论对哪类人都要给予教育。有教无类是因材施教的灵魂,让因材施教有方向感,有价值崇高感。有教无类的实质就是坚持公平,在教育面前人人一律平等。从这个角度看,有教无类是目的,因材施教是过程,是策略,是手段、方法;有教无类是境界,因材施教是原则。这一思想出现在几千年前实在伟大,而在今天更具时代意义。其一,揭示了基础教育的性质与任务。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具有全民性、基础性,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其二,揭示了义务教育的性质与任务。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有教无类要一个都不能少,今天所有孩子的素质奠定了我们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其三,进人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更美好教育的追求越来越迫切,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国家的战略要求。有教无类视域下的因材施教必须呼应这一时代召唤,将因材施教置于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国家要求上,才会有更高的价值立意。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探索、新贡献。中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育高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且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牵引性功能,其标识性也十分鲜明,没有教学的高质量,很难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和保证,也是策略和方法;从另一个视角探讨,因材施教本身就意味着高质量。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要真正确立以下理念,作出积极的探索:高质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质量,因材施教让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理念、要求得到落实,也让全体学生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高质量是全面发展的质量,因材施教要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予以整体性关心,施加积极的影响;高质量是包括学生个性发展的质量,因材施教要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内含“长善救失”的因材施教可以在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培养创新精神视域下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要着眼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创新是第一发展动力,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创新是智慧的灵魂,失去灵魂的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失去灵魂的卓越只能归于平庸,“优秀的绵羊”不是我们的目标。科技强国战略下的教育改革,要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让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是破解西方政客“卡脖子”的根本办法。孔子培养学生成为君子,在学习过程中时刻以君子的德行要求自己,但同时他又讲“君子不器”,这就开启了教育另一扇窗,激活了教育,使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成为现实。而“君子不器”“不拘一格”是因材施教的应有之义,是因材施教的必然追求。在这样的视域下,因材施教在整体性关注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面向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同时,要敏锐发现学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施以不同的科学的影响,从扬长教育走向优才教育,从显能开发走向潜能开发,让普通的不普通,让优秀的更优秀。

  2.因材施教育人的新定位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立,实质是更高水平育人体系的构建,扼要地说,高质量是育人的高质量。因材施教的所有功能都应聚焦在“育人”二字上,即因材施教的一切都是为育人服务的。以上因材施教价值意义的新视野正是从育人出发的。而高水平的因材施教要通过高水平实施去实现。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作以下具体分述。

  其一,因材施教要推动适合教育的构建。有学者根据观察与研究,认为当下孩子的竞争背后其实是家长的竞争,孩子的焦虑源自家长的焦虑,家长要把自己的教育模式强加给孩子,学术上称之为“结构化了的童年”。[1]这当然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适合现在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好教育,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好教育。因材施教之“因材”,就是在寻觅并识别不同的“材”,因材施教之“施教”,就是创造好的适合的教育。将因材施教与适合的教育对接起来,因材施教本身就是适合的教育,并以因材施教推动适合的教育,育人目的实现才是可能的,途径、方法才是科学的。

  其二,因材施教要推动学生差异化发展。学生是有差异的,生长状况是不一样的,呈现丰富多彩的状态:播种在同一块田地里的麦子,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长得高,有的长得矮;有的成熟得早,有的成熟得迟;孩子的先天禀赋、个性倾向、生长节奏、发展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差异性决定着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学习风格引领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充满审美体验,并逐步走向创造性学习境界,促进个性化发展。因为因材施教,才让差异成为可开发可使用的宝贵资源,因材施教缩小的是差距,而发展的是差异,有个性的发展是在因材施教下优化了差异化发展的结果。因材施教为此要作出新的探索。

  其三,因材施教要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会影响甚至改变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的实质是育人方式。学习方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出判断,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引导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学习方式的深处是育人的理念与原则。因材施教要引导学生回到真实、丰富、复杂的情境里学习,体现实践育人、综合育人、合作育人的理念与原则。

  要说明的是,以上三个方面的任务绝不是“推”给因材施教,育人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复杂系统;因材施教不是万能的,因材施教不能背负过多过重。但是,因材施教在育人方式上应当而且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为、有为也是高水平实施的定位。

  三、科学研究、专业指导,构建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行动框架,努力促进每个学生发展最优化

  因材施教、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是专业性很强的命题,是一个科学化过程,要进行系统化、结构化、具体化研究,探索规律,从整体和深层次上有所突破。因此,要构建高水平实施的行动框架,有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推进。当然,这是个理想状态,其间会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也许,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永远是一个过程,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这正是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的动力与魅力之所在。

  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的行动框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建,而构建是研究、实践、反思、改进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一个系统。

  1.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的核心主题:发展素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提出“发展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与因材施教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发展素质教育更上位,更具统领性。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人。可以说,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水平实施因材施教的核心主题、总目标、总要求。因材施教要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对“材”的内涵注人时代要求,对“教”的方向有新的定位,“施”的是素质教育,培养的“材”是立大志、明大德、担大责、成大才之“材”。发展素质教育这一核心主题下,因材施教有了新的深度,也有了新的精彩。反观之,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之“发展”的内在之义,因材施教会让发展素质教育落实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若此,发展素质教育才真正是在“发展”中前行的。

  2.高水平实施理念的超越:因材施教的理念是明确的,但理念还应具体化,具体化往往让理念有突破和超越。一要坚定地相信孩子,相信他们是爱学习的,是渴望学习者,相信每个孩子内心有追求,也有进步的基础,这是实然与应然重合为一体的判断。这样的判断让因材施教站在“可行”的基石之上。二要完整地认识,认识到因材施教不只是补差还应该提优,补差与提优都是因材施教的功能,“长善救失”是因材施教的本义,提优不忘补差,“长善”还要“救失”。当下,还要更注重“长善”,即“扬长”“提优”’用“长善”来拉动“救失”,用提优来带动补差。三要有策略的改变,策略透射的是理念。往常,我们信奉“抓两头带中间”,这没有错,但深究起来还是不够辩证也不够深刻。“两头”很重要,但“中间”是大头,是质量提高的“重头”,同样重要,甚或更重要。无论是谁带谁,关键是要探寻转化机制。“中间”处在亟待分化的状态,因材施教应促进“中间”积极转化,即向“优”的转化,也让另一头发生积极转化。反过来看,即使“后进”的一头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所谓“带”,是多方互动的,“带”不是单向的。这样的因材施教是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才是高质量的。理念的具体,才能在实践中超越,在超越中落地。

  3.高水平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基于差异的可能性发展的儿童研究。儿童研究与因材施教是一种关系性存在。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王夫之也认为,因材施教要“因人而进”,“因材”首先要“知材”,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否则就造成教学之困、教学之患。儿童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必然的命题。值得注意的是,因材施教下的儿童研究与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研究,在重点上还有所调整。因材施教的儿童研究重点,要从差异化出发,从关注教育的现实性向更多关注可能性转移,从某种意义上看,可能性的发现与发掘是因材施教的价值追求;要从时代特点出发,关注网络化、人工智能时代下儿童的变化,把握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走向;要重申人文主义,注重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将情感与“对世界审美化描述总结为两个路径——‘起兴’与‘游戏’”。“‘起兴’作为中国古典诗教的核心技艺,将个体带入生动而优雅的自然情境之中,激活个体身心向世界开放的意向状态”。[2]“游戏”则是儿童的天性,游戏精神是儿童自由、创造精神。“起兴”“游戏”应是儿童研究的两个重点,也应是因材施教的两个路径。理论与实践都将进一步证明:情感与审美,“起兴”与“游戏”,将让因材施教走向高水平。

  4.高水平实施的精准之策:帮助学生形成个别化学习方案。个别化学习方案,实际上也是教师的个别化指导方案。因材施教需要集体性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共同要求,包括对怎么学会学习、怎么创造性学习提供指导,这很重要,也是班级授课制的优势,过去我们有不少好的探索。但是,只有集体性指导是不具体不仔细不深人的,因材施教应该是集体性指导与个别化指导相结合的一个完整体系。

  个别化学习方案,或个别化指导方案(简称“方案”)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特点,可以逐步达至精准指导的要求。方案的研制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要点一,方案的形成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指导、帮助,绝不能完全听命于教师,甚至教师越俎代庖。这本身是个因材施教的过程。要点二,方案的大体框架:自我分析——学习基础与学习条件,优点与不足,优势与短板;发展目标——知识、能力目标、行为习惯、态度品质等发展目标;优势发展与重点突破——兴趣、爱好、特长的发展,学习难点、学习方式的突破;帮助与支持——期盼得到的具体帮助以及条件的支持;反思与改进——学会反思,明确改进的方面与改进措施;进程安排——自我规划的阶段及其设计的目标要求。要点三,方案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体现学段特点和目标递进性,小学低段只要列出几个要点即可,也可用绘画的方式呈现。要点四,方案是个别化的,也可以类型化,即同一类型的学生可以形成共同的方案,并有个约定,因为“材”既指同一个个体,也指不同个体组成的小群体。

  教师要发挥积极指导作用,跟进方案的实施,观察学生的变化,及时提出改进建议。这是个精准化的策略,工作量大,难度也大,可以先试点,探索操作方法。持之以恒,坚持数年必有进步。

  5.高水平实施的制度变革:探寻促进因材施教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师生赋能。因材施教需要制度保障,高水平实施更需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核心是为发展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态,不拘一格育人才。良好的标志是为师生的教与学賦能,让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制度要有利于学生可能性的发现和独特学习风格的发展,宽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允许学生脱颖冒尖,也允许学生暂时落后。高水平因材施教要有科学的评价制度、方法的支持,评价的目标要从“证明你现在是谁”向“你应该是谁”转变,注重过程评价、表现性评价。同时,在保证义务教育性质和要求的前提下,鼓励教师采取小组教学、伙伴学习、复式班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的试验。制度的变化让因材施教有更大格局,更大格局的因材施教才可能有高水平的因材施教。

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青年南路复光街1号电话:0535-624293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5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