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校长推荐

培养能够自主发展的人——论构建尊重、依靠和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新型育人体系

更新时间:2021-11-26 09:33:25

  文|余文森

  [摘要]教育要培育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的力量来自儿童自身,自我教育是促进自主发展的内因;唯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育才能带动、引领儿童发展,使儿童“凭借教育的力量”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这是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机制;建立以尊重、依靠、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方式和育人体系,让学生的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表现、发挥、张扬、增强和完善,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发展过程,这是学生自主发展的主要路径和依托。

  [关键词]主体性;自主发展;最近发展区;独立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福州350117)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自然性)、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社会性)是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它们揭示了教育的受制性和条件性。但教育并不是盲目跟随儿童的自然生长,也不是简单地促进儿童的社会化,教育要培育学生的主体性,使儿童能够成为自主发展的人。这是教育的根本规律,它揭示了教育的内在发展机制并阐明了教育的崇高使命。

  在教育领域,我们把主体性定位为能够自主发展的人,从新时代核心素养的角度说,所谓能够自主发展的人就是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人。教育引领、指导、促进、支持学生发展,使学生成为能够自主发展的人,这是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的辩证法,我们通过教育不断促成学生的自主发展,把教育的力量不断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力量,从而促使学生走向独立、走向自主,逐步减少对教育的依赖,最终实现不需要教。

  当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学生主体性培育的欠缺和不足,在倡导和弘扬人的主体性多年的今天,很多人依旧把学生当作容器,能塞多少就塞多少,能多练一点就多练一点,家长也总是希望孩子学多一点、考好一点,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负担就成为了教育解不开的“结”,学生越学越被动,越学负担越重,越学自主性越低,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一直不断依赖教、依靠教的过程,学生不仅依靠学校教,还依靠校外培训机构教,最终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甚至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境地。一个不能自主发展的人永远只能生活在被动、低效、重负之中,可以说自主发展是破解“双减”的根本大法。

  自主发展强调发展的自主性与自主的发展性两者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强调发展是在学生自主参与自我努力下进行的,发展依靠的是学生的自我力量,所谓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发展不是外部灌输的结果;另一方面强调自主性本身的发展,自主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自主性的提升是人的发展的核心内涵,也可以说我们讲的发展主要指的是人的自主性(主体性)的发展。依靠自主性与发展自主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这就是人的自主发展的内在机制,是教育最根本的规律。

  那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遵循这条根本的教育规律,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一、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培育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学的“自我理论”包含自我效能、自我价值、自我决定三个核心概念。简单地说,自我效能指的是个体相信自己具备成功完成某一个任务的能力;自我价值指的是个体对自我的认可和肯定;自我决定强调的是人是自我命运的主人,是高度自主、能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和自我适应的主体。根据“自我理论”,教育教学的中心应由他我转向自我,由教师转向学生,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为此,教育要致力于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认知自我、了解自我、肯定自我、规划自我、成就自我。具体而言:第一,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把学生看作有学习能力的人。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潜力),它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教育者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坚定不移的信任,并想方设法让学生也确信这一点。我们曾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改实验中,发现就是原来基础不怎么好的学生在经历一段尝试之后也都能找到并掌握学习的道道和窍门。感觉到自己并不笨、相信自己有能力,这就是学生非常宝贵的自我效能感!第二,要把学生看作是有价值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和愿望,教育者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使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意义、有用处、有实力、有影响,从而积极乐观、自尊自强地生活着、学习着。让学生认同自我、肯定自我,养成自我价值感,这是自我教育的核心。第三,要把学生看作负责任的人、具有“学习责任”的人。“学习责任”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和意义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敬业精神。树立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是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前提。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家长)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会真实、深刻地发生。如果学生不能对学习承担责任,那么教师的一切努力都难有实质性意义。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让学生勇于自我担责,从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这是自我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以“最近发展”和“一般发展”带动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路径。所以讨论学生的发展问题首先必须回答:教学与发展究竟是什么关系?教学促进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育史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和教育学家赞科夫。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96-1934)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以及“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论断。维果茨基在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通常儿童具有两种水平的发展,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现在就能够独立完成教师或成人所提出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水平就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即指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正在成熟过程中的发展水平,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智力任务,但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经过一番努力,就能够解决某些智力任务。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与其说是依靠已经成熟了的机能,不如说是依靠那些正在成熟中的机能,才能推动发展前进。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最近发展区则转化到现有发展水平的范围之中。维果茨基这样总结了他的关于教学与发展问题的思想: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1]由此可见,维果茨基已经非常接近于对教学与发展的问题作出这样的教育学解释,这种解释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什么样的教学论体系下才能在学生的发展上达到理想的效果?

  苏联著名的教学论专家赞科夫(1901-1977)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指导,在教育史上首次对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实验研究,创建了“教学与发展”的教学论理论体系(发展性教学理论体系),在教学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上作出了卓越贡献。发展性教学的宗旨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2]赞科夫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努力探求新的教学途径或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赞科夫所谓的一般发展“指的是个性的所有方面(包括道德感、观察力、思维、记忆、言语、意志)的进步。一般发展包括整个个性”。[4]他特别强调“一般发展”不同于“特殊发展”(即某门学科或某组学科上的发展,如数学才能、语言学才能的发展)。“一般发展是特殊发展的牢固基础并在特殊发展中表现出来,而特殊发展又再促进一般发展”。[5]总之,“一般发展”这个范畴的提出及其内涵和外延的明确化,并切实在一般发展上下功夫,是赞科夫对教学与发展问题的独到见解和独特贡献。

  综上,我们认为教学要促进学生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两对关系:第一,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区的关系。学生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必须有学生的高度自主参与才能实现。同时,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要求教学不断地创造、生成最近发展区,并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从而促进两种发展水平的良性循环。第二,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关系。每门学科的教学都应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学的发展性规律和教育性规律,在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特别是智慧发展和品德发展上下功夫。同时,每门学科的教学都要反映学科的特色,挖掘和体现学科特有的内涵,完成本学科教学的独特任务。努力促成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这是实现学科育人价值和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可以说,指向“最近发展”和“一般发展”的教育教学,使儿童“凭借教育的力量”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这是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机制。

  三、构建尊重、依靠和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育人方式)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正像儿童身体的生长一样,虽因每个人主客观条件之不同有快慢高低之别,但毕竟有一个客观的发展进程和一定的客观规律。我国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有一个必然的客观进程和一定的客观规律的。掌握并按照这个客观进程和客观规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发展得快,教学效果也好;不按照这个客观进程和客观规律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就差,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就要受到阻碍。”[6]

  江山野认为,从教学全过程(即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的发展情况看,学生学习能力的客观发展进程一般有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完全依靠”是因为学生缺乏所学知识的必备基础,所谓“零点”起步,比如刚刚入学或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不仅没有知识基础也缺乏学习经验和能力,这个时候就必须完全依靠教师来教(来引导),具体而言:学生所要学习的每一点知识都要靠教师来教,在学习中每前进一步都要靠教师引领。第二阶段是基本上依靠教师的阶段。“基本依靠”相对于“完全依靠”显然有一点点进步了,主要原因是学生有了初步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从师生关系而言,就是学生开始拥有了学习的独立性,可以独立学习一些内容,但是总体来说,学生的独立性还比较弱,学习的主要内容和任务还需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帮助。第三阶段是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的阶段。“相对独立”是从“依靠”走向“独立”的过渡阶段和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独立性有了进一步发展,学习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主要标志就是学生基本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大略明白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是特别有实质性意义的事件,认识到这种变化并把握住这种变化,同时积极推进这种变化,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当然,这个阶段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还不够强大,学习效率和质量还不够高,学生会感到独立学习的困难和吃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往往不够确切、准确和到位,经常也抓不住学习的要领,所以还必须依靠教师的引领和指导。第四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基本上独立学习的阶段。“基本独立”标志着学生的独立性已经占上风了,或者说独立性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力量了,也可以说学生主要依靠独立性以独立的方式进行学习了,学习逐步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这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第五阶段是学生完全独立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完全独立”指的是学生可以不依靠教师的力量独立独自进行相对系统的学习了,当然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完全独立”是一个象征性说法,它强调的是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已经达到我们预期的培养目标,教师可以放心地把一门课程或一项学习内容和任务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了。

  显而易见,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独立性不断提升和增强的过程,从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整个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与之相反的变化。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最根本的也就在于促进和完成这一转化;而不在于每一节课讲不讲,讲多少。所以,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狭隘理解,不能把它看成一种恒定不变的东西;而是要从整体和发展上去看,认识它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走向“反面”并最终要被“否定”的东西。这样,才能自觉地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过程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过程从一个发展阶段推向另一个发展阶段,最后培养出具有很高的独立学习能力的人才。

  江山野先生还强调指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学过程的发展直接关联。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同时,教学过程也就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但是,他也认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方式常常落后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学生已经具备相对独立学习能力的阶段,仍然采取由教师牵着鼻子走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为克服这种落后现象,有必要强调指出:应该把第三种教学方式(即首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根据学生预习中提出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当作适合于学生相对独立学习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确立起来,使之成为这一阶段的教学常规”。[7]江山野特别强调指出: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阅读和思考提出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不是一种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的教学方式,而是一条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

  可以说,当前中小学教学方式乃至整个育人方式落后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这是我们不能实现高质量教育教学的根本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个别教师每节课都上得不错,可是整体教学效果却并不怎么样。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取决于育人方式体系,而不是个别优秀教师和所谓的若干节优质课。

  我们要推进教育现代化,最核心的就是要建立尊重、依靠和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育人方式体系。笔者这几年一直在中小学倡导和实施阅读·思考•表达教学法,把学生阅读、思考、表达作为学生独立学习的具体形式,把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作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坚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表达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把学生从被动、依赖的“听、记、背、练、考”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我们很快就发现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是可见、可信赖、可培养、可发展的,是我们教育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教育最根本的依靠,是解决诸多教育问题的切人点。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任何具体的个人都是主体性与客体性、能动性与被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自律性与它控性的统一体,问题是我们究竟要把教育建立在哪一面之上?“用则进不用则退”是自然规律,如果我们把教育建立在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自律性之上,相信它们、依靠它们、使用它们、培养它们,那么最终结果就会出现我们所期待的: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自律性越来越强。

  人的主体性是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的立基之本,培养能够自主发展的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使命!

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青年南路复光街1号电话:0535-624293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5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