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 校长推荐

基于传统的课程组织管理形态变革

更新时间:2021-12-03 10:04:35

  普通高中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

  202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从2020年开始分批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围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重点任务进行集中攻关,着力破解突出难题,打造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先头部队”。为发挥示范区和示范校的示范、辖射、带动作用,本刊特开设专栏,推介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中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经验和成果,引领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为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奠定基础。

  基于传统的课程组织管理形态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分层走班制的探索与实践

  文|李晓辉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创建于1917年,是一所百年名校。从建校之初学校就以“实验中等教育之新进展”为己任,在中国基础教育历次改革中留下了积极推进改革实践的鲜明足迹。在本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中,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新课程方案,主动探索新课程新教材先期实验和实施,于2014年正式实行选课走班,基于传统的课程组织管理形态变革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化,形成了“传统班级+分类分层走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是学校在尊重高考新政的立意导向、尊重学生发展的选择需求、尊重班级文化的价值优势等价值观导向下,基于学校发展进行的深度探索与实践。

  一、学校课程组织管理变革的方案设计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立足学校实际,积极探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价值取向的育人课程,形成符合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具有实验中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结构以纵横互动的方式构建,纵向基础类、拓展类、特色类三个层次课程满足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学有所长的发展需求;横向实践类课程、自主发展类课程和学生自创课程满足学生自主发展所需。课程体系顶层设计强调促进学生自我选择、自主发展,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传统班级+分类分层走班相结合”的两次变革

  学校从2014年开始探索选课走班。第一次变革中,学校将课程分为高考科目和非高考科目,按学段分必修阶段、选修阶段和备考阶段(必修学段、选修学段、备考学段与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大致相对应),进行学科与学段的优化组合,采用“传统班级+分类分层走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具体做法是:语文和英语在必修、选修、备考三个学段都是传统班级;数学在必修、选修学段是分组分层选课走班,高三备考阶段回归传统班级。

  选课走班的分组形式是:高一年级15个班分成四个组团,每个组团包括4(或3)个传统班级,在组团内按PARB分层走班(PARB,即专业-Professional,高级-Advanced,标准-Regular,基础-Basic四个层级);理化生史地政在必修学段分组分层选课走班,在选修和备考学段是选科分层走班,选科即六选三,分层是学科内分层,依然是PAR,没有B层,全年级走班,不再分组团;艺术、技术、生涯等非考试科目是分类或分项,不是分层,全年级走班;体育在必修、选修阶段分组分项(类)选课走班,备考学段回归传统班级。

  第二次变革是在2017年国家新课程方案校本实施的探索中进行的。从2019年新学期开始,学校探索构建“强化共同基础、突出个性选择”的分步式选课走班管理新模式,进一步优化了“传统班级+分类分层走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以“高一相对稳定、高二更多选择,基于学生需要、利于特色形成”为原则优化选课走班实施方案。新方案中,必修学段考试科目中,只有数理化三科采取分组分层选课走班模式,其他六个学科以传统班级方式教学,有利于班集体的形成。选修学段增加语文和英语的分组分层选课走班,进一步增加选择性,备考学段延续选修学段安排。

  未来,学校将逐步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形成学习管理与学分认定的相关制度。开发选修课的线上课程资源,打破课程实施的“时空限制”,拟定线上课程实施的评价办法、学分认定办法。

  (二)三种走班形式的设计思路

  1.分组分层选课走班

  数理化史地政生学科,学校采用PARB分层课程设计,以学生的学力为参考依据设计PARB不同层级。R层为标准层,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和高考要求(或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要求);B层为基础层,达到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要求;A层和P层为高层次,超越高考,指向自主招生或强基计划招生,其中P层参加学科竞赛。在组团内满足不同志趣需求和不同学力基础学生的选择性。

  在分层基础上的分组主要考虑学校的现实问题,如课表、教室、教师的安排。在必修学段分为四个组,1-4班一个组,5-8班一个组,9-12班一个组,13-15班一个组,在组内进行走班。比如,数学学科在1-4班分为1A、4R,即一个A层四个R班。这样在课表的安排上,把四个班的课表排在同一时间就可以了。

  2.选科分层走班

  选科是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思想政治六个高考选考科目。在高一必修学段强化稳定的基础上,从高二开始进行六个学科的选科分层走班。表3是学校高二年级12个传统班级选科分层走班情况。

  3.分项(类)选课走班

  分项选课走班针对综合科目,即艺术、技术、生涯规划等(见表4)。我们将每个学科的科目分成不同的项目,每个项目视为一个模块,每个模块两学分。比如原来的美术课每周1课时,一学年所有学生学习一样的内容,现在美术课分成7个项目(模块),每个项目每周2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方向选择其中一项学习一个学期即可。

  二、课程管理实施中的重难点突破策略

  (一)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支撑的运行机制

  排课系统的顺利运行是重点和难点之首。选课走班方案的设计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挑战,首先是课表模型的设计。学校有分项选课走班的课表,有分组分层选课走班的课表,还有选课分层走班的课表。课表模型不是像过去仅靠人工就能排出来的,而是必须借助外部的技术力量。另外,由于分层分组选课走班,教学班级数量多于传统班级,普通教室和专业教室的数量需求都增加了。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优化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学校课程运行管理机制,研发混合式智能排课系统,使学生“按需”拥有个性化课表,教师“依能”授课,有限的教室资源获得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复杂组织形式下的学生全流程管理,也是重难点。走班形成的教学班级数量远超传统行政班级数量。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班的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决定了走班背景下的学校教学质量。教学班的组织形式对教育教学管理形成的冲击最大,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最多。学校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学生数据做动态管理。新生入学信息采集系统、在线选课系统、电子班牌系统(手环打卡考勤)、电子阅卷系统等模块系统,通过终端联系到一起,将所有信息形成一个大的数据库。通过数据中台技术,实现校园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为班主任、学科教师、导师等提供个性化的学生数据主题服务。

  走班背景下有效的家长会怎么组织,也是一个难点。借助技术平台,学校组织了“走班家长会”。家长不是固定在传统班级里,而是以走班的方式参加。家长拿到一个“家长会课表”,根据孩子选课走班情况参与个性化的家校沟通,获得个性化的学生学习状况反馈及个性化的指导建议。

  (二)多方共力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课程管理形态的选择以“立德树人”“学生自主发展”为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和核心基础。因此,对学生的选课指导,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自我发现与唤醒,促进其自主发展,另一方面要考量国家和社会需要,聚焦“为国选材”。

  多年的生涯教育行动研究,为学校实施学生发展指导作出有益的探索。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指导体系,由课程教学评价处、学生教育指导处和学部(年级)联合执行。学校结合国家及社会需求和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学业发展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生涯指导等方面综合设计,继续探索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基于学生需求、指向学生自主发展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从内容上看,学生发展指导体系以学业指导为主体,基于学生学业发展需求,深人分析学生志趣和学力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学校生涯规划课程的优势,将学生指导课程化,开发学生选课、选科指导课程,特别是针对关键节点的学生群体指导课程和学生个体指导方案,促进每个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发展。

  从学生指导主体来看,学校有效整合校内外指导资源,将教师选课指导的领导力建设纳入学校校本教师教育系统,开发教师选课指导领导力建设专项课程,作为校本教师教育的重要通识内容。在此基础上,优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进一步优化选课指导体系。

  (三)基础与选择统一的学分认定制度

  多样性、选择性和实践性为特点的课程体系要求转变传统观念,创新评价方式,用评价促进课程教学组织的落实与完成,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自主成长。在此理念下,学校结合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在评价体系建设中,首先确保基础性学科学分的认定符合国家要求。同时,针对学生多样化选择性课程,探索科学的学分置换制度、课程免修制度等,以课程评价倒逼学生对多样化课程需求的形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学校成立课程学分认定委员会,严格学分认定标准和程序,建立学分认定、复核、监测、反馈机制,为学生学习规划和选课指导提供数据基础。根据学科特色、学生学力以及分类分层课程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各分类分层课程的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奖励性评价的具体内容,重视过程性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丰富终结性评价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突出奖励性评价的发展性和激励性,从而建立能够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提升的学分认定细则。

  此外,学校还将丰富学分认定主体,统筹其他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丰富、便利的实践体验机会,规范校外机构的学分认定办法。积极探索、拟定线上课程的学时统计方法、过程性评价策略以及学分认定办法。

  总之,“传统班级+分类分层走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学校课程组织形式的变革,实现了学生自主选择发展,促进了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传统班级的保留,对于发挥班集体的传统教育作用以及学校传统组织形态的保持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

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青年南路复光街1号电话:0535-624293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53号

Top